第两千六百七百四十七章 新项目-《重生之乘风而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参加徭役的这些人,本来就是穷人,或者说绝大部分是穷人,他们是承受不起这样的经济处罚的,因此才只能流亡?”

    “我认为是这样的。”周至点头:“如果不逃,又无法赔钱抵罪,他们就会从役夫变成刑徒。”

    “刑徒的命运是什么,他们都十分清楚,既然和死亡没差别,那就不如心一横赌上一把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将两手一摊:“瞧,这不就又回到‘传统’的历史记录上来了?而关于前者其实还有一点需要强调,那就是秦代的假门,逆旅,赘婿,后父,与后来的商贾,旅店,倒插门女婿,后爸,有着极大的区别,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两种概念,我们如果拿着今天的概念去论古,问题就太大了。”

    “还是那句话,”裘锡圭不由得又说起了自己的老口头禅:“不遍历书丛,何敢做论!”

    说完笑道:“听说你替上博搞了几幅重要作品回来?”

    周至赶紧摆手:“这个真不敢这么说,那是翁老无偿捐献给上博的,只是在捐赠之前委托我予以修复,让三幅画以最好状态面对祖国观众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你就别谦虚了。”裘老笑道:“老马都跟我说了,要没有你那三百万美元,翁家人怕是也不会如此慷慨。”

    “两百万,另外一百万是保费,委托,出入关费等杂费。”周至这才想起来裘老和上博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密切,马承源和骆千和肯定已经将消息告诉了他,再次认真强调:“而且这价钱其实已经是友情价了。”

    “古籍在海外这么贵啊?”裘锡圭问道:“他们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?”

    “说多重视倒也不见得。”周至有些失笑:“我觉得海外大多数的藏书家,更大的可能是看重其经济上的升值空间。当然如哥大那种学术研究机构除外,他们手里现在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,估计无论是谁出多少钱,都不可能转手的。”

    “《古今图书集成》?就是你们数字图书馆的一部分吧?”

    “是的,我们创建中国古籍数字图书馆,哥大和他们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,是最早期合作的海外机构之一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吧,我也有一个类似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裘老你又想干啥?”周至有些害怕。

    “我是想着比照现在甲骨文研究的模式,将古代的文字如金文,石鼓文,中山篆,鸟虫篆,秦书八体……”
    第(1/3)页